自6月下旬以來小麥價格持續陰跌,雖然下調的幅度不大,但波動頻率十分頻繁,截止目前小麥累計下調幅度在0.02-0.03元/斤。那么本輪小麥價格為何持續陰跌?筆者認為一方面由于部分儲備庫輪入接近尾聲,面粉企業有了一定庫存,市場的采購需求下降;另一方面部分貿易商前期收的庫存水分稍高,不適合長期儲存,還有一些拖欠農戶資金的不得不走貨,使得市場流通量增加。那么目前小麥價格到底了嗎?還要落多少?筆者認為短期內小麥價格將維持弱勢震蕩整理,繼續回調空間十分有限,畢竟今年貿易商庫存成本普遍在1.25元/斤左右,如果跌破成本線的話,想必貿易商也不會甘心賠錢走貨。 售糧進度加快,市場流通量增加。截至7月5日,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2875.9萬噸(去年同期2790.7萬噸)。其中:江蘇收購739.6萬噸;河南收購708.6萬噸;山東收購445.7萬噸;安徽收購385.5萬噸;河北收購204.6萬噸;湖北收購89.6萬噸。今年雨水天氣較多,潮濕天氣使得小麥保管難度較大、部分小麥面臨變質風險,而且今年雨后麥較多,小麥品質參差不齊,劣質麥子儲存價格不大,貿易商多是隨收隨走。不過由于今年新麥上市后價格上漲過快,使得貿易商儲存成本偏高,隨著部分貿易商處理完手中潮糧,剩余質量好的麥子短期內出售意愿偏低。 玉米行情低迷,小麥上漲空間受限。從去年玉米價格大幅上漲開始,市場對小麥的看漲預期也越來越高,因此今年新季小麥上市以來,基層糧點紛紛競價搶收,致使新麥價格較去年同期高開0.1元/斤左右。不過從今年玉米價格走勢來看,一路下行,顯然玉米已不堪重負,大腿被小麥、水稻抱斷了。所謂成也玉米敗也玉米,近期玉米的走弱也使得市場對小麥看漲預期降低。 臨儲底價支撐,麥價下行空間有限。截至目前臨儲小麥剩余庫存在4700萬噸左右,一等底價在1.215元/斤,加上出庫貼水,到廠成本在1.25元/斤以上,而且臨儲小麥分布不均,主要集中在蘇皖豫地區,冀魯兩省臨儲庫存不足200萬噸。眾所周知,冀魯兩省既是產區也是銷區,今年小麥收割又趕上陰雨天氣,使得雨后麥占比較大,后期質優小麥會比較緊張,因此長期來看質優小麥仍有上行空間。 綜上所述,筆者認為當前正處于全年中面粉銷售最疲軟階段,部分廠家已開始停機檢修,廠家開機進一步下調,對小麥消化減弱,因此短期內小麥仍將維持弱勢整理,不過受收購成本支撐,麥價暫不會出現跳水行情。 | |
聲明:飼料行業信息網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并不構成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如果轉載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權,或者轉載出處出現錯誤,請及時聯系文章編輯進行修正。飼料行業信息網原創文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。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! | |
(作者:張艷秋 ) 文章來源:中國糧油信息網 |